深色模式
认识地球课程
- 授课对象:初中或高中,课程难度视教授对象灵活决定。
- 目的:为学生科普地常见地理现象,大气现象及地理常识,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。
- 课时设置:15 课时左右(视教授对象而定)
第一节(2 课时):地球结构与深部探测
- 内容:地球各圈层划分及其特征;地震波及地震本质的认识。
- 目的: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及各个层次的相态及性质,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其强度划分。
第二节(2 课时)
:地球内动力系统
- 内容:大陆漂移,海底扩张,板块构造。
- 目的:了解地球七大板块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及板块边界类型的划分。
第三节(2 课时):地球外动力系统
- 内容:地球外部圈层,外动力地质作用。
- 目的: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(水圈,大气圈等),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及举例,了解地球外力作用类型(风化,剥蚀,搬运,沉积,固结)并举例说明上述各种作用下形成的结果。
第四节(2 课时):海洋大气相互作用
- 内容:海洋环流与季风,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效应。
- 目的:以 98 年特大洪涝灾害为背景,简单介绍地球的风带及其形成原因,并介绍由风引起的海洋环流,并由海洋环流引起的各种天气现象。让同学们认识到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。
第五节(2 课时):自然资源与地质工程
- 内容:资源与分类,地质资源及其形成,水资源,土地资源。
- 目的:简单介绍资源的分类,并介绍一些地质资源(石油,煤等)的形成过程。了解目前全球水资源及我国土地资源现状,并简单介绍地质工程这门学科怎样造福人类,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地质工程这门学科。
第六节(2 课时):大气的基本特征
- 内容:大气科学,大气化学成分,度量大气的基本物理量,大气垂直结构。
- 目的:了解大气的化学组成成分,并了解一些度量气的基本物理量(如湿度,温度,压强等),并了解从地面到地面以上 100 千米的大气层分类及性质。让学生了解大气科学这门学科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。